做本分的财务人,用心服务每一天
您暂无询盘信息!
15991592429

黄山**颁布了**需要游客付费的救援,引起社会关注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 2019-06-13     二维码分享

近日,记者从黄山风景区了解到,景区于6月1日开展有偿救助,其中一方王某支付救助费3206元,已汇入指定资金账户。 这是自2018年7月1日黄山风景区发布黄山风景区有偿救援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以来的有偿救助。


6月1日13时28分,黄山风景区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安徽省太和县游客王某某在黄山风景区未开发、开放区域遇险被困,请求救援。接到报警后,景区救援大队立即启动救援预案,就近组织公安、消防、综治、防火、医疗急救人员27人以及环卫、轿包队员4人,参与被困游客方位研判、搜寻、救援、接应、医疗急救、交通保障、后勤保障等救援工作。

这个月初,安徽黄山风景区对一名擅自进入景区未开发开放区域被困的游客进行了救援。近日,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要求王某某承担部分救援费用,这次救援因此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有偿救援实施办法》实施以来的首例有偿救援行动。

很长时间以来,很多景区对于这种擅自进入而遇险的所谓“驴友”的救援,都是完全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并不收费。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这些擅闯禁止进入的区域的驴友违法违规在先,不应该不承担责任;何况救援他们的经济成本事小,关键是救援人员进入这些未开发区域,同样要冒着生命危险。实施有偿救援,不但是对这些违法违规者的惩戒,更能起到警示作用,避免把救援人员的生命置于危险中。“办法”实施后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办法有没有条件在全国景区推广?

有偿救援:7个多小时救出违规游客

6月1号13时28分,黄山风景区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汤口个体户杨某某报警,称太和县游客王某某在景区遇险被困,请求救援。接警后,景区救援大队立即启动救援预案,利用技术手段初步确定游客被困慈光阁片区,就近集结综治、防火、环卫、轿包队等人员开展搜救。一组救援人员从慈光阁赶到立马桥,通过观察和喊话,在朱砂峰东侧斜坡发现了王某某。另一组救援人员沿朱砂峰山体上行救人。

黄山风景区温泉派出所所长江成平:“我们上山一路走是一路喊,到达峰顶的时候,我们在上面叫,底下有声音,我们当时问了下他有没有受伤,他说人没有受伤,就是手臂划伤,我们消防战士就用救生绳抛下去,指导他套在自己的身上,然后把他拽上来。”

经过7个多小时的紧急救援,被困游客和救援小组于晚上8点33分平安返回安全地带。经调查询问得知,王某某于当天上午乘车至慈光阁票房,但没有买票,而是穿过附近铁丝网进入未开发开放区域。途中因小雨路滑,王某某不慎跌入悬崖,进退无路。游客报警求助后,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本着“生命至上、安全..”的理念,坚持先救援、后收费,圆满完成了救援任务,并及时向游客告知了有关管理制度和有偿救援规定,王某某表示无异议。

当事人承担部分费用,违规驴友明显减少

据了解,根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有偿救援实施办法》规定,有偿救援是指旅游者不遵守黄山风景区游览规定,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开放区域陷入困顿或危险状态,管委会完成救援后,由旅游活动组织者及被救助人承担相应救援费用的活动,而有偿救援费用包含救援过程中产生的劳务、院前救治、交通、意外保险、后勤保障、引入第三方救援力量等费用,其中劳务费用是指非管委会工作人员参加当次救援应予支付的劳务报酬。此次救援累计发生费用15227元,其中由当事人王某某承担的有偿救援费用3206元,主要为参与救援的4名非景区工作人员劳务、交通、误餐等费用。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法制办科员徐青阳:“同时,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了公共救援,公共救援的12000余元钱由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承担。”

据了解,近5年来,黄山风景区每年救援救助约400起,2017年,共组织实施各类救援483起,堵截、查处驴友5批109人次。而《黄山风景名胜区有偿救援实施办法》实施近一年来,共查处堵截驴友3批41人次,擅自进入景区未开发开放区域的驴友大大减少。

黄山风景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程光华:“黄山风景区实施有偿救援的目的不是为了“收钱”,而是为了有效遏制擅自进入黄山风景区未开发开放区域旅游或探险行为,更好地维护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和景区生态资源安全,将景区有限的救援力量和救援资金投入到正规游览线路游客的救援救助保障中,进一步加强景区救援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有偿救援措施逐步推广

除了黄山之外,.近很多起对违规穿越景区甚至无人区的驴友的救援,都采取了有偿救援的措施。16号,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报了一起致1人死亡的非法穿越事件的处理结果。幸存的6人,除了分别受到五千元罚款行政处罚外,还必须支付医疗救护费用;而对遇难驴友的遗体运送、及在卧龙的善后处置费用目前暂由遇难者家属全额支付。

5月5号,穿越西藏羌塘无人区时失联了50天的90后徒步爱好者冯某被找到。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森林公安局对冯某和两名队友分别罚款五千元。

这些都是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或者在自然保护区内不服从管理机构管理的,处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旅游者在人身、财产安全遇有危险时,有权请求旅游经营者、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进行及时救助,旅游者接受相关组织或者机构的救助后,应当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

这同时也是全球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

例如美国早在1995年,就出台法案对违规者收取救援费用。在大多数州,如果旅行者是在国家公园的范围内遇险,那么救援费用完全由政府埋单;但一旦旅行者擅闯无人开发、无人管理以及无人维护等地区遇险,则需必须对救援费用自掏腰包。

而在日本,虽然警察救援不会收费,但政府机构人手非常有限,绝大多数时候都需要民间专业救援机构支援。他们就要收取高昂的救援费用了,仅人工费就平均每人每天2千多人民币,还不算交通费、食宿费;而如果需要这些机构出动直升机,一个小时的费用就约合1万5千到7万元人民币。

有偿救援并非漫天要价,而是为任性付出代价

“谁任性就该谁埋单”,我国多个景区也已经实施了有偿救援,比如四川稻城亚丁、四姑娘山、西岭雪山景区等,其中,甘孜州亚丁景区就规定:景区分不同区域,搜救费用为1.5万元起和2万元起。景区工作人员表示,每年因为非法登山、非法穿越的搜救,景区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甚至因搜救费用与游客产生纠纷。

当然,有偿救援也不会漫天要价,更多的是一种警示作用,请“驴友”敬畏规则、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正如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锡锌此前在接受央广采访时所说:任性是要付出代价的。

王锡锌:“如果因为旅行者个人的过错导致了旅行中突发的事故发生,政府、旅游场所经营者在提供服务时发生的费用本身就是责任的承担形式,这种责任应该是由任性的旅行者承担,可以防止旅行者任性地旅游、冒险地旅游,可以控制违规的成本。”

黄山风景区温泉派出所所长 江成平:我们接到报警以后分了两队,..队先是出发,他(们)是定位的,去搜索他(王某某)这个位置,被困大致的位置,如果能确定他(王某某)具体的方位那是更好的,所以后来经过我们一队的搜索,基本上确定他(王某某)的方位了,看到他(王某某)挥着雨衣,已经就确定方位了,所以我们第二组就组成一个现场救援队,第二组再上去。

6月1日20时33分,经过约7个小时的紧急救援,被困游客平安返回安全地带。据事后询问,王某某当天上午乘车至慈光阁票房,未购买门票,穿过票房附近铁丝网进入未开发、开放区域。因当天中午有零星小雨,王某某途中不慎滑入10多米的悬崖下,进退无路陷入困境。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法制办工作人员 徐青阳:本次救援活动有偿救援部分,一共产生三个项目的支出,..个是非管委会工作人员的劳务支出,第二是为了保障本次救援活动顺利开展而实施的这个交通费用和保障本次救援活动顺利开展而付出的后勤保障费用。除此之外,为了保障本次救援活动的顺利开展,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了公共救援,公共救援的12000余元(人民币)由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承担。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黄山风景区共查处、堵截进入未开发、开放区域游客24批212人次,自2018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黄山风景名胜区有偿救援实施办法》以来,共查处、堵截游客3批,41人次。进入景区未开发、开放区域探险的游客明显减少。

黄山风景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程光华:黄山风景区实施有偿救援的目的,不是为了收钱,而是为了有效地遏制进入黄山风景区未开发、未开放区域进行旅游或探险行为。为了更好地维护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和景区生态资源安全。为了将景区有限的救援力量和救援资金,投入到正规游览线路,游客的救援救助保障中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安全感。为了进一步加强景区救援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提升景区救援能力和水平更好的为来山的广大游客提供救援救助服务。

黄山是典型的山地风景区,地形陡峭,气候极其复杂,大面积未开发,开阔地带,存在诸多未知风险。 黄山风景区发布实施“黄山风景区有偿救助措施”,是为了体现法治理念,权力与责任的一致性,减少公共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让人民珍惜生命的诚信指导 ,违反了模仿者的直接警告。 黄山风景区提醒广大游客:千道路。 旅行时不要反复无常。 探索时要小心。



联系我们
  • 延安市宝塔区向阳沟东方明珠小区1号楼2单元1902
  • 手机:15991592429
  • 座机:0911-2982918
  • 邮箱:1411714374@qq.com
我要留言
二维码
Copyright © 延安经麦财务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9008600号-1   网站地图  RSS   XML     技术支持:    万家灯火